万达电商无奈转型商家服务平台
从上周开始,曾在业内轰动一时的由中国三大富豪王健林(专题阅读)、李彦宏和马化腾合作,号称挑战阿里巴巴电商帝国的电商项目已经悄然拆伙,不但首期50亿元投资烧光,百度(专题阅读)和腾讯两家也已退出,剩下万达独自支撑着电商梦。针对此事,腾讯和百度均拒绝对传闻发表评论。新快报记者昨日调查得知,“腾百万”的合作确实已因当初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早已名存实亡,不过由于三方都是浅尝辄止,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。飞凡网的经营方向,也随着O2O电商试水失败,全面转向了搭建“实体商业+互联网”的互联网开放平台。
曾经梦想“三英战吕布”
2014年8月30日,万达联合百度、腾讯共同宣布,三方将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,全力发展O2O电商商务模式。三家公司对万达电商的首期投资额高达50亿元人民币,其中万达持股70%,腾讯和百度各持股15%。
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当时曾表示,50亿元是三方出钱的第一批投资,5年之间总投资要接近200亿元,并且“万达电商一定不是卖商品,而是卖服务”。按照当时的规划,三方将联手打造线上、线下一体化的账号及会员体系,建立国内最大的通用积分联盟及平台,共同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用户体验。
在业界人士看来,李彦宏、马化腾两位大佬的同台亮相,是对王健林所构想的电商大计的支持,由此也有了“三英战吕布”的戏谈,“吕布”当然就是马云。
然而,当时就有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对“腾百万”的合作不抱乐观态度,“未来这家电商公司前景如何主要看腾讯、百度的参与度到底有多少,如果参与度不高、业务联系不紧密,腾讯百度只会把这次投资当做O2O的一次试水,合作效果甚微。”
三股绳子没能拧到一块
事情的发展似乎确实如鲁振旺所忧虑的,“腾百万”三家各有打算,三股绳子并没有能强拧到一起。
记者从企业工商注册信息系统中发现,承载“腾百万”梦想的飞凡网,背后的实体企业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26日,三大发起人万达、腾讯和百度分别出资700万元、150万元、150万元,比例正如合作公布时所说,但出资额却大幅缩水,成立时间比之前所公布的晚了7个月,进度十分之慢。
当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百度、腾讯力挺万达,“百度是为了弥补移动端短板,而腾讯是为了线下的微信支付”。
2015年10月19日,一家名为“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”的公司成立,董事备案由王思聪、万达曲德君、百度向海龙、腾讯前高管吴宵光等9人组成,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,只是唯一发起人飞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没有实际出资。
2016年7月7日,“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”投资人变更为“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”,也就是说,“飞凡网”已经成了万达的子公司,腾讯和百度悄然退出。
万达电商理念已变
对于“腾百万”合作的失败,部分媒体认为,是“三大富豪都不懂电商,烧光50亿元投资后发觉收效不大,腾讯、百度毅然退出”。
有不愿具名的飞凡网内部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,事情并非如媒体所猜测,“首先整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以万达为主,其他两家只有小部分投资,烧光50亿元是无稽之谈。”该人士没有否认腾讯、百度已经退出项目,“出现这种变化,应该说是现在的电商形势,和开始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吧,三家的合作基础已经不在了……2014年万达电商成立时,确实是有意在O2O电商领域进行探索、尝试,但之后的实践发现,帮助购物中心、实体商场拥抱互联网,为它们提供会员管理等解决方案,是更迫切的需求,飞凡网的发展方向也转向了做 实体商业+互联网 场景服务运营商。”
另外,该人士也承认,三家在合作初期确实出现了配合上的问题,“三家公司都太大了!在推进合作的时候才发现,要层层部门推动一项工作真的太难了,比如说数据标签互换这件事,腾讯负责战略洽谈的,和负责操作的微信不是一个部门,实现起来真的很难。”
转载免责声明:凡本站注明 “来自:XXX(非赢商网)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,电话:022-87396809、022-87390607,邮箱:news@winshang.com。